2025年10月16日至20日,世界汉字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在大阪教育大学天王寺校区顺利举办。本届年会以“面向未来教育,为AI赋能世界汉字学知识体系”为核心主题,由世界汉字学会、(日本)国立大学法人 大阪教育大学、(韩国)庆星大学韩国汉字研究所、(中国)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联合主办,来自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匈牙利等国及中国台湾、香港地区的110余位汉字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同挖掘汉字学研究的新方向,助力跨文化学术交流与教育创新事业发展。

人文学部邵天松教授、史俊超副研究员、鲁普平博士受邀参会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汉字研究的新路径。

邵天松教授宣读论文《日藏〈法显传〉古写本的用字考察》,文章认为日藏三种《法显传》古写本形成于域外,系古代日本抄手在日本抄写而成,其中有很多用字与中土刻本藏经系统《法显传》用字不同,为日藏三种《法显传》古写本的特有用字。日藏三种《法显传》古写本与中土刻本藏经系统《法显传》中用字相比,可以分为“本字——本字”“本字——借字”“借字——借字”等不同类型,同时还存在一些特殊的用字情况。
史俊超副研究员宣读论文《二简字被废始末与AI时代汉字的稳定性》,文章认为《第二次简化字方案(草案)》自1977年12月公布,即遭到了社会各界不同程度的反对。直到1986年6月国务院正式废止,推行了近十年时间。由于这次简化距离第一次简化方案公布只过了二十年时间,又主要推行于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的背景下,造成了社会上用字的混乱。甚至有乱造简化字、随便写错别字的情况发生。时至今日,仍有一些二简字在流通。如今距二简字被废止已近四十年,汉字保持了长期的稳定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人类社会进入 AI 时代,书写效率不再是制约汉字使用的主要因素,汉字简化更应采取审慎的态度。
鲁普平博士宣读论文《〈尹湾汉墓简牍〉校读札记》,该文以《尹湾汉墓简牍》中的释文和图版为基础,结合学界相关研究成果,对《尹湾汉墓简牍》中的十九处字词进行了校补工作。

